在受到惊吓、咳嗽、打喷嚏或下蹲、抬重物等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不自主漏尿。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医学称“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溢尿。体征是腹压增加时,能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这种难以启齿的疾病其实很常见,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疾病病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
生育:生育的胎次越多与尿失禁的发生越高。
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密相关。
体质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机率显著增高。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
其他因素:子宫切除术、吸烟、体力活动、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咖啡因摄入
治疗
1.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症状较轻的朋友,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症状,如改变饮食习惯、减肥、预防便秘、避免憋尿、生育后避免过劳等。
2.盆底肌训练:目前尚无统一的训练方法,较共同的认识是必须要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可能有效。可试着实施如下方法: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此法方便易行,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
3.电刺激治疗
4.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米多君、甲氧明。米多君的副反应较甲氧明更小。此类药物已被证明有效,尤其合并使用雌激素或盆底肌训练等方法时疗效较好。
5.积极治疗原发病:与肺部疾病或糖尿病有关的压力性尿失禁在积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再处理尿失禁的问题。
6.手术治疗
预防
普及教育
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高发病,首先应提高公众意识,增加该病的了解和认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医务人员则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广泛宣传并提高诊治水平。
避免危险因素
根据尿失禁的常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家族中有尿失禁发生史、肥胖、吸烟、高强度体力运动以及多次生育史者,如出现尿失禁,应评估生活习惯与尿失禁发生的可能相关关系,并据此减少对易感因素的接触机会。
产后及妊娠期间的盆底肌训练
产后及妊娠期间行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妊娠20周起至产后6个月间,每天进行大于或等于28次盆底肌收缩,训练最好在医生的督促指导下进行。每次包括2~6秒收缩/2~6秒舒张,一般做10~1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