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来了这样一个妈妈。一来就抱怨孩子不听话,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她自己想了很多办法,也尝试了很多网上看来的技巧,都不奏效。孩子现在依然上课“走神”,回家也不愿跟她说话。她很苦恼,不知所措。跟她聊了聊孩子平时的行为和家长是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明妈妈与儿子的对话
有一天,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和同桌发生了一点小摩擦。于是回家告诉了妈妈。大概对话内容如下:
今天在学校里同桌和我吵了一架,就是因为不小心碰掉了她的东西,我也给她捡起来了,她还是很生气,非说我是故意的?
那谁让你碰掉她的东西呢?不碰掉不就行了。
我就是不小心的。我给她捡起来了,东西没摔坏,我也道歉了,她就是不原谅我。
那她对别人是不是也这样?
她平时脾气是不太好,老跟别的同学吵架。
那你离她远点不就可以了。
妈妈,你能不能帮我跟老师说说让我跟她换个位置?
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去跟老师说。
那我让我的好朋友一起陪着我去找老师说。
为什么拉着你的好朋友?关他什么事情?又不是他的事情,他会理你么?
哦......
问妈妈事情的结果。孩子还是在朋友的陪同下,去找老师解决了问题。
案例分析
客观地说,妈妈在这个过程中的处理很用心:提出了建议,也引导孩子去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但是,从主观感受上来说,妈妈的话听起来不是很舒服。妈妈的话,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对孩子连续进行了“质问、怀疑、否定”,唯一的建议是“躲避”。短短的4句对话,4种负面情绪,句句透露着“我不想听”。连着四重打击,孩子虽然做了尝试,不得不妥协,放弃沟通。
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孩子的内心感受,应该是“跟妈妈说没用,还是朋友靠谱,啥事还是靠自己”。
如何促进亲子沟通
如果妈妈上网去搜一下,会发现有很多相关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有共同的特点:
1、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2、关心孩子的感受
3、不否定孩子的想法
4、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来看下这个妈妈,只是在沟通技巧上太多地引入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常常会建议,想要学会劝慰,先学会聆听。听多了,知道了孩子的感受,就能更好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组织语言,更好地传递信息,达到目的。
如果孩子情绪问题明显,也可以带孩子来做做心理干预。在对孩子心理干预的同时,建议家长同步调节心情,缓解情绪。
父母忧,孩子燥,孩子燥,父母叫;父母好,孩子优,孩子优,家长笑。
儿童发育行为科
儿童发育行为专科整合儿童心理卫生科、儿童整体康复科、高危儿管理科,由具备儿童保健、儿童康复、儿童神经心理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专科医师组成。学科秉承专科专业化发展的思路,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情绪障碍、语言发育障碍、人际关系不良、运动发育不良、行走姿势异常、智力落后”等发育偏离/异常儿童提供医学诊疗服务,并对辖区发育偏离/异常儿童康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对“上课坐不住、成绩提不高、发音不清晰、走路不好看、动作不协调、行为不恰当”等健康儿童提供医疗建议、康复支持及家庭干预综合方案。
【妇幼健康科普】
END
文化心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