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在中医上称时行感冒,是由于感受时行疠气而发,具有传染性,临床症状较重。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疫邪性烈,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邪犯肺卫,郁与肌表,则 初起发热、恶寒、肌肉酸痛;疫火上熏,则目赤咽红;邪毒犯胃,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等症。
中医药预防方式多
1代茶饮
银花、黄芪、芦根、陈皮等成份的中药茶饮
2中药香囊
中医儿科2017年起推出防流感香囊,芳香清解,健脾益气,预防流感。药物成分主要有薄荷、金银花、紫苏梗、苍术等。既清热解表、又兼辛温解表,兼顾健脾益气增强体质,用于预防小儿风热、风寒感冒及时行感冒(流感)。
3食疗药膳
山药莲子粥、蜂蜜生姜萝卜饮、罗汉雪梨饮等。
4小儿保健推拿
头面四大手法、揉擦迎香、大椎、摩腹、捏脊、揉足三里。
中医治疗流感方法Treatment of influenza辨证中药或中成药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2)》以及《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2018版》对于流感轻症辨证论治。
1风热犯卫证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2热毒袭肺证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常用中医外治疗法
1小儿推拿
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经、推脊柱以及揉一窝蜂、揉二扇门等。
2点刺放血
发热伴咽喉红肿者点刺少商、商阳、耳尖;发热伴头痛、头晕者选择印堂、太阳穴。
3刮痧、拔罐
刮痧、拔罐:选择大椎、肺腧刮痧、拔罐;高热不退也可以大椎穴点刺放血加拔罐。
根据辨证选择退热贴加咳嗽贴或者感冒贴或者健脾贴。
4足浴
紫苏、荆芥等煮水泡脚10-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身体微微汗出。
3发热期间起居调摄
自我隔离
得了流感之后需要自我隔离,流感病毒有一定传染性,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感染之后的物品传播,感染之后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还要避免到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和人多嘈杂等地方,避免将病毒传染给正常人群。
遵照医嘱用药
得了流感通常是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需要遵照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清淡饮食
流感病程期间应该饮食清淡,减少鸡肉、鱼虾、海鲜等发物摄入、发汗后后背勿受风,及时增减衣物,勿过饱。
多喝水
感染流感病毒之后身体可能会有发热症状,这段期间需要多喝水,帮助补充体液,避免持续性发热引起体内水分流失,出现脱水症状。(妇幼健康科普)
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根据中医传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应用四诊辨证,望诊为主,注重小儿面色、舌诊、指纹及腹诊等辨证方法;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中医育儿理念,以“经方内调加绿色外治”特色模式,根据小儿体质类型采用中医经典处方内调、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综合应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促进小儿健康。并以经方内调综合外治的特色中医药方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 “扶正祛邪”、“治病求本”。
诊疗范围与特色技术:
1.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主要包括小儿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炎、咳嗽、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积滞、厌食、泄泻、便秘、口疮、腹胀、腹痛、呕吐、汗证、遗尿、斜颈、湿疹、胎黄、小儿视力保健等病证。
2.儿童中医保健:倡导“辨体养子”,并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喘、过敏性疾病、生长发育缓慢等慢病小儿进行体质管理。
3.神经肌肉类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脑性瘫痪、脑发育不良、臂丛神经损伤、面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等。
科室特色中医适宜技术主要包括:小儿推拿、穴位贴敷、药浴、耳穴、放血疗法、香配疗法、中药熏蒸、针灸、火罐、艾灸、揿针、易罐、理疗等。
门诊地点及联系方式:
门诊2楼C区诊室2;门诊1楼B区诊室14
咨询电话:0518-858198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