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言:“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是一个万物生长、生机勃发的季节,合五行属木,应五脏属肝。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类经》有言:“春应肝而养生”,肝的功能在春季较为活跃,表明春季正是养肝的好季节。
春季如何正确养肝
1多动少怒
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容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肝火旺”易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等。在春季保持心情舒畅和适当的运动量,更有利于机体适应春季升发之象。
2少熬夜
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平卧的时候,血液就会充分回流到肝脏,春天养肝的目的在于协调肝的阴阳平衡,因此,更要顺应天时,避免熬夜。
3远眺和梳头
远眺和梳头能够很好的舒缓压力、振奋精神。《诸病源候论》说“千过梳头,头不白”,古代养生家也都主张“发宜多梳”。中医认为,梳头能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4揉按太冲穴、合谷穴——舒缓心情、解压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的总开关。只要把这个总开关打开了,肝经整个的气血都会旺盛。此外因生气、动怒引发的头痛揉按太冲穴可以得到缓解。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是大肠经的总开关、人体总开关之一。这个开关打开后,颜面的气血将得到有效的补充。
按摩手法: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太冲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要强,穴位上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甚至走窜的感觉。
注:建议在饭后一小时进行穴位按摩。体质较差的人,不宜强刺激。孕妇禁用。
5春季养肝代茶饮——养肝明目茶
如果您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眼睛干涩、疲劳等肝火偏旺的表现,来一杯养肝明目茶以清肝降火、养肝明目。
药物组成:枸杞子、杭白菊、白芍等。
功效:清肝降火、养肝明目。
使用方法:取1包,用养生壶或开水反复冲泡多次。
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对证使用。
饮食分型养肝
此外,养肝不能千篇一律。中医将肝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肝血不足、肝郁气滞、肝火亢盛和肝脾不调。所以饮食养肝可以从养血柔肝、辛散疏肝、酸收敛肝、疏肝健脾入手。
1肝血不足——宜养血柔肝
表现:肢体麻木、视物不清、爪甲干枯易断、月经迟滞;或心悸易惊、思虑恐惧、失眠多梦等。
宜食:猪肝、羊肝、鸡肝、鸭血、菠菜、桂圆、大枣、枸杞、当归等。
食疗:猪肝绿豆粥:新鲜猪肝80g,枸杞子20g,绿豆50g,粳米80g,食盐适量。先将绿豆、粳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熬,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以及枸杞子放入锅中同煮,煮后加盐调味即可。
2肝气郁结——宜辛散疏肝
表现:胁肋胀痛、咽部异物感、乳房胀痛等。
宜食:韭菜、葱、香椿等辛味食物,中药疏肝常借助柴胡、枳壳、青皮、木香、香附、佛手等行气解郁。
食疗:麦芽青皮饮:麦芽10g,佛手10g,青皮10g。将麦芽、佛手、青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
3肝火旺盛——宜酸收敛肝
表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口干口苦等。
宜食:酸豆角、话梅、西红柿、柠檬水等酸味食物以敛收肝气,还可用酸味的中药材如五味子、山楂、酸枣仁煲汤以养肝气。
食疗:决明子菊花粥:决明子10~15g,白菊花1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时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煮,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加适量冰糖,煮沸即可。
4肝脾不调——宜疏肝健脾
表现:脘痞纳差、腹胀便溏等脾胃运化不良表现
宜食:黄芪、党参、山药等甘味中药材以健脾养胃,适当配合一些具疏肝理气的食物或药物,如佛手、橘子等。
食疗:佛手茯苓瘦肉煲:佛手10g,茯苓25g,山药20g,陈皮5g,猪瘦肉200g,生姜10g,大枣10枚,盐适量。将猪瘦肉洗净,切片。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肉烂,加盐调味即成。
连妇幼中医妇科
中医妇科以传统中医疗法为主,专注于女性健康问题的治疗、调养,尤为擅长治疗月经失调、盆腔炎、不孕症、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孕前调理、痛经、妊娠呕吐、乳腺炎、产后乳汁少、产后宫腔残留、产后体虚等。
本科室开展多项中医特色治疗,如中药熏蒸、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埋线、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
文化心语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