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我国历书说:“斗知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此时天气开始转暖,万物萌动,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此时应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养生,宜调养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雨水节气到了以后,降水增多,地湿之气渐升,而脾胃主运化水湿,在这个时候,调养好脾胃,才能祛除水湿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春季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肝木易克脾土,若是在春季的时候,养生保健不当的话,脾胃功能则容易受损。所以说,调养脾胃是这一时节的养生重点。
一、饮食
1、多喝汤粥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变得虚弱,为了保健脾胃,建议要多喝汤粥,因为汤粥非常容易消化,吃了以后不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其中,在汤粥中增加一些中药的话,可以做成药膳滋补强身。其中山药粥、莲子汤、红枣粥,都是非常不错的养脾胃的食谱。
2、少酸多甜
《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脾气充则心气足。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另外,可多食红枣、山药、小米、莲子、韭菜、菠菜、胡萝卜、蜂蜜、甘蔗等。气虚,经常感到乏力气短口干的人,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一些益气健脾养阴的中药进行调理。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避免“火上浇油”。郁热会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呕吐、腹泻等失衡状态。所以,食物以平性为宜,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热食物。另外,应少食油腻之物,要少吃鱼虾、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以免致使身体燥热,损害身体健康。
二、运动
雨水过后,在起居方面要做到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三、情志养生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万物复苏,人体应该顺应节气特点,顺应自然生长的节奏,早睡早起,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
四、穴位养生
春天助阳气勃发,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是这条经络的原气发出之点,按摩或者灸阳池穴可以补下焦之气,固本培元的作用很明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强弱往往影响着身体的强弱,脾胃弱的人抵抗力也弱。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枢这三个穴位,对调养脾胃、升发阳气、增强抵抗力有很大帮助。
助长好时节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动,是万物生长生发的季节,也是孩子生长最快速的季节,身高偏矮的孩子要抓住这一时节,充分借助自然界的阳气,通过适当饮食和运动,助孩子的身高节节攀升。同时,在今年春季,连妇幼中医儿科也为有身高烦恼的孩子开展了助长推拿和中药助长贴敷,为孩子长高助“一臂之力”。
中医儿科
中医儿科成立于2018年,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药精粹”为宗旨,根据中医传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应用四诊辨证,望诊为主,注重小儿面色、舌诊、指纹及腹诊等辨证方法;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中医育儿理念,以“经方内调加绿色外治”特色模式,根据小儿体质类型采用中医经典处方/时方内调、并多种中医保健技术外治综合起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促进小儿健康,达到中医保健“治未病”的目的。并以经方内调综合外治的特色中医药方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扶正祛邪”“治病求本”,促进小儿健康。
地址:门诊2楼C区中医儿科
电话:0518-85819893
文化心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