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第一党支部开展党团共建“缅怀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3月31日,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第一党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代表以及其他支部党员代表等40余人在联系点领导副院长张立华的带领下赴华中二分区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忆初心、传承精神勇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烈士陵园守陵人宋万忠老人今年已是90高龄,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年轻党员们的到来让宋万忠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说,生活中最开心的向更多人讲讲过去的革命岁月,让更多人知道他这群年轻战友们曾经为国牺牲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
和挚友并肩的流金岁月
宋万忠十四五岁的时候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好朋友——李健。“李健是徐州人,比我大11岁。他24岁时被任命为县长,但是下面没有副县长,没有秘书,没有驾驶员,就连通讯员也不固定。我上过私塾,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识字的老百姓,我就主动给他做通讯员,出去组织粮草。那时粮草要到敌占区运,都是下午找一条船,带上人和上面开的条子,到粮站那边装好粮草,趁黑连夜赶回来。想想,那时候虽然年龄小,但是一点也不害怕,也从来没碰上过鬼子。”谈到这里,老人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那时为了隐蔽,常常要走水路,但李健却不会游泳。“夏天的时候,我天天教他凫水,但他就是学不会,早知道他因为不会游泳去世,我怎么……哎,不说了,不说了……”老人的声音哽咽了,眼睛里泛着泪光,久久不散。
在陈列馆里,我们看到一行文字:1947年10月27日,李健在高邮打仗的时候,遇到敌人“清剿”,过河时不幸淹死,时年28岁。
“阎王爷没收我,却带走了我所有的战友”
老人小心翼翼打开革命历史陈列馆的门锁,外墙斑驳陈旧,但里面却一尘不染,老人抚摸墙上烈士的名字,仿佛在与曾经的战友对话。
日军投降4个月后,驻扬州的日军残余部队和伪军5000余人拒降新四军,同时进驻高邮,谋划进攻解放区。国民党反动派也积极配合,准备与日伪军合流进犯华中解放区(兴化属华中解放区)。为拔掉日伪军这个钉子,1945年12月下旬,新四军华中军区发起高邮战役。“我也被编到营部,和营部一起到高邮城外为攻城做准备。营里的战士到前线打仗了,因为我识字会记账,就让我负责到营部周围的老百姓家里买粮草,我们晚上好不容易把粮草买到并回到营部驻地,却发现我们一个营的人全牺牲了……”
“能为他们守陵,我很知足”
从1997年至今,整整22年,宋万忠再没离开过这座埋葬了他200多位战友的陵园。
每天早晨起床,从陵园外的马路,到陵园内200多个墓碑,一点点扫、一块块擦,每天都会想念战友,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2007年,宋万忠老人的老伴去世,儿子心疼老父亲孤零零无人陪伴照顾,多次提出接他到苏南颐养晚年,老人每每望着陵园沉默,一次又一次拒绝了儿子的孝心。
对他而言,这座陵园不仅埋葬着众多爱国英灵,躺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记录了他们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更是中国革命历史最鲜活的见证,他放不下,也不敢放。
“要不是因为出去筹备粮草没有到前线,我也早死了。这里埋葬着为新中国、为人们幸福生活而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革命先烈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能为他们守陵,我很知足”,说这些的时候,宋万忠老人的表情很淡,但是目光坚毅灼人。
使命与嘱托
面向挺拔矗立的纪念碑,所有党员紧握右拳,庄严宣读入党誓词,嘹亮的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久久不去。
临别前,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他珍藏的“宝贝们”——农业生产光荣证、选民证、江苏省和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写来的信件、各界领导前来陵园参观的老照片……
既是工作室,也是他生活起居场所的两个小房间,占地不足十平米,几面墙上或挂或贴满了牌牌匾匾:毛主席的照片、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牌、江苏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为然的题词牌匾……
他随着我们走到马路边,嘴里不停叮嘱:“年轻人要珍惜好时代,好好干,有机会再来看看我和战友们……”
车子已经起动,老人才转身走回肃穆冷清的陵园,有些佝偻的背影在俊秀树木的映衬下更显孤独,却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与门边石板上“英烈千秋”四个大字争相辉映。
(党政办 周思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