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新生儿都是以第一声啼哭开始新的旅程。
然而,有一小部分的群体,还没有来的及与妈妈亲密接触就被送进了保温箱。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么个群体。这部分群体我们称为高危儿。
什么是高危儿?
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0-3岁)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称为高危儿。
他们的临床特征各不相同,在语言方面,常见异常表现如下:
5~7个月时,还很少咿呀发音,8~12个月还未开始咿呀学语,13~20个月时,听不懂简单的吩咐,18~24个月,不能说有意义的字。
我们在谈及他们的早期干预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正常婴幼儿的语言发育进程。
2~4个月 能注意听人声和音乐,当母亲与其说话时,他也会“呀呀”作答,高兴时会大叫;4个月可以发出m、k、g、p、b音。
6~7个月 会发ma、ba、da、ka等音,对“不”有反应。
7~8个月 能发ba-ba、da-da、mama等两个连音,能理解“不”、“再见”等。
10个月 看成人口势学发音,能听简单命令,如“给我”。
12~18个月 有意识会叫爸妈,会说4~15个词,能听懂眼、鼻、口、头发、手、脚等最少2个身体的部位和1种物品的名称(用手指出);会用他自己的“语言”(隐语)和手势来表示要求。
18~24个月 可以说2~3个字的句子如“我穿鞋”(有主语、谓语),会用“你”、“我”等代词;对图片、物品会用手指出(手势语)。
那么我们针对他们的异常,怎么去促进语言的发育呢?我们会应用下面的4方面知识:提要求;模仿;共同关注;轮流等待。
针对上面的四条,我给家长设计了两个活动,如下:
活动1 敲木琴
1、老师拿出一个木琴和2个槌子,并用其中一个槌子敲一下木琴发出声音,学生听到声音后,和老师共同关注木琴和槌子
2、学生看到木琴和槌子后,伸手表示要槌子,老师给其中一个槌子给学生
3、学生拿到一个槌子后,用槌子敲一下木琴,老师接着敲2下木琴,学生也跟着敲两下木琴
4、老师先敲,示范给学生听看,然后等老师敲完到学生敲,轮流一人敲一个次
活动2 吹泡泡
1、老师拿出泡泡水,可以先吹出一个大泡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慢慢吹出一个大泡泡,这个时候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出现共同关注老师正在吹的大泡泡
2、老师等待学生提要求还要看大泡泡,这时候学生可以用手势表达,也可发声音表达他的需求
3、老师可以示范抓泡泡,学生模仿老师抓泡泡,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学习老师吹泡泡,还可以模仿老师其他的动作
4、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一人吹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