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致力于打造‘患者满意、职工自豪、政府放心’的高品质妇幼保健院,用‘有温度’的服务、‘有粘性’的连接、‘有韧性’的发展,打造妇幼健康领域‘连云港品牌’。”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赵成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妇幼保健院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完善看病全流程体验,服务“有温度”
“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疗有温度,才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赵成分享,相较于其他患者,妇幼群体更需要有温度的服务。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将这份温度贯穿于患者从走进医院到康复出院的全流程,着眼“门诊+住院”双优化,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
譬如,在门诊服务方面,医院深化“一站式”服务,率先推行了“先医后付”的“信用+就医”模式,解决了患者反复排队缴费的痛点;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产科一贯制”“无假日诊疗”“先皮试后取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新举措,从细节处着手,在提高患者就医感受的同时,减少就医成本。
在住院服务方面,医院取消了传统的住院处,推出了“四个零”服务举措:入院“零押金”,患者可以直接到病区入住;住院“零等待”,通过“全院一张床”管理,快速安排床位;住院期间“零陪护”,由专业团队来减轻家属负担;出院“零跑腿”,在床旁就能完成结算。一系列服务,让患者住院感受更舒畅、更暖心。
延伸服务全周期友好,连接“有粘性”
“妇幼保健机构是‘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和‘早孕关爱行动’‘体重管理行动’的主力。作为妇幼保健机构,我们不仅仅是看病治病,更致力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通过创新性举措,延伸服务链条,与患者、市民间建立深厚信任与连接,全力打造‘儿童乐园型、妇女之家型’妇幼保健院。”赵成分享。
一方面,医院持续开展“妇幼健康公益行”“儿童健康关爱月”等特色活动,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和其他行业开展党建共建、健康共建,更好推动“临床+保健”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和保健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丰富“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同时优化产后母婴康复、0-3岁婴幼儿养育照护等服务品牌,进一步延伸服务链。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持续强化学科建设内涵,大力引进临床紧缺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提升疑难复杂病例诊疗水平,获批国家孕前保健特色专科,宫颈疾病与盆底保健两个门诊入选国家级特色门诊。践行“无中医,不保健”理念,提升“中医+西医”融合度,借助全国首批标准化样板“妇孺国医堂”平台,创新推出“1+M”区域建设模式,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一起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院管理全链条增效,发展“有韧性”
“党建引领是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是医院增强‘韧性’的根本,也是医院持续发展、抵御风险、不断突破的核心竞争力。”赵成强调。
医院坚持以“党建+”工作法激发发展活力,创新开展“党务查房”,建立职工与患者满意度双提升的“1+N”工作机制,全面系统提升医院管理。此外,围绕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医院提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统筹各党支部主动对接业务发展需求,通过10个方面33项工作举措,引领带动人才、学(专)科、业务、运营发展内涵,增强医院发展“韧性”。
在辖区管理方面,医院通过构建“市-县-乡”三级出生缺陷防控网络,推动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突出机构”;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两癌”防治工作成为品牌。
“未来,医院将继续坚持‘首创精神’,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温度,增强连接粘性,持续韧性发展,让‘连云港品牌’走得更稳、行得更远。”赵成说。